无论苦和乐,还是苦和甜,都是彼此的因果。故知识要苦学,功夫要苦练,心志要苦修……这样,方可乐在苦中,甜在苦后。
悲痛算什么,伤痛又算什么,对于一个善思者而言,痛定思痛后的获益则是对人生感知的颖悟。
古人云:知足常乐。
它的本意是:常知足,常快乐;
而它衍生的意思应该还有:谁知足,谁快乐;越知足,越快乐。
快乐的微笑,大多是一种表情;
幸福的微笑,更多是一种心境。
乐观者想:
有人对你生气,其实是另一种介意;
达观者想:
有人对你发火,其实是另一种在意。
乐观者,乐天乐地,乐人乐事,其乐无穷;
悲观者,悲日悲月,悲生悲死,其悲无休。
在痛苦的日子里能忍痛的,痛无所痛;
在艰苦的日子里能吃苦的,苦不覺苦。
人情无常情,时冷时暖,故冷暖自知释然就好;
世态无常态,或炎或凉,故炎凉自觉豁然就好。
人的情绪,既需要调适,更得能掌控。不然,快乐一旦失度,失控后会乐极生悲;娱乐一旦失控,失度后会乐不思蜀。
对有些人,寂寞本身并不痛苦;而真正的痛苦,是那些不甘寂寞又走不出寂寞阴影的人。
有一种人是死要面子,有一种人是不顾情面——其实他们亵渎的恰恰都是被视为尊严的体面。
面对困难,越是想逃避,困难就越是紧随;
身处危难,越是想逃离,危难就越是紧逼。
愿吃苦的,苦却不觉苦恼;
能耐劳的,劳而不觉劳累。
快乐不能失度,不然就会失真;
娱乐不能失控,不然就会失调。
苦乐思量多了,哪还会有闲情;
荣辱考虑多了,哪还会有真情;
得失计较多了,哪还会有纯情。
谁都会有烦闷时,但只有抛之于脑后才会开心;
谁都会有苦闷时,但只要不放在心上才会快乐。
由于伤痛,有时欲哭无泪,是极度伤心所致;
由于悲痛,有时欲说无语,是极度伤情所致。
面对悲痛,智者和愚者的天壤之别:
前者痛定思痛,痛不再痛;
后者痛上加痛,痛不欲生。
乞求的悲哀之处在于:
如果一旦得不到,便会哀怨;
如果总是得不到,便会哀伤。
冷遇,是一种无辜,诸如:冷言难听,冷面孔难看;
冷漠,是一种无情,诸如:冷飯难吃,冷板凳难坐。
忍不能不容,但更需耐的坚持;
耐不能不受,故更需忍的坚守。
适度的闲,闲中有趣,而一旦太闲了,便会变得敏感和无聊。
当无聊与无奈直面时,无聊更觉无奈,无奈更显无聊。
沉默是金。为什么?因为有些话无知,说了反而显得幼稚;有些话无趣,说了反而显得乏味;有些话无聊,说了反而显得俗气。
哗众取宠的,一定华而不实;
宠辱不惊的,必定不辱使命。
事物的辩证有时是:
只有事前认知的求同存异,才可能有事后目标的殊途同归。